新闻动态
作者:ezajj 发布时间:2024-01-08 11:11:32 浏览: 次
杏彩官方网在众多与龙相关的文物中,瓷器上的龙最为耀眼,因为瓷器的色彩丰富,具有独特的表现力。瓷文化与龙文化的结合,青花瓷、青花五彩、斗彩、素三彩以及“矾红+青花”的绝配,再加上龙飞凤舞、龙戏莲叶、游龙云海的生动画面与深刻寓意,将其推向艺术的高峰。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夏商时期就已发明出原始瓷,东汉晚期烧制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瓷器上的纹样多以花卉、飞禽、人物为主。龙纹作为主要传承纹样之一,形态千变万化,明清两代龙纹瓷器达到鼎盛,最常见的有:云龙纹、海水龙纹、龙凤纹、双龙戏珠纹等,这些纹样已经成为艺术符号,在千年窑火中演绎出东方神龙的千姿百态。
屈原认为龙是驰骋云天的坐骑,他在《离骚》中写下“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龙与云的搭配也被用在瓷器纹饰上,盘旋舞动的飞龙与舒缓优美的卷云相配,动静相宜。云龙纹始建于唐宋五代时期,元、明、清三代瓷器更为多见。龙为主、云为辅,龙普遍呈头小细尾,身体粗大,四肢突出,或腾云驾雾或云间舞动。
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记载:“吾华制瓷,可分为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窑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均窑,亦甚可贵。”宋代起陶瓷艺术蓬勃发展,因未发现柴窑窑址及其实物杏彩官方网,故将定、汝、哥、官、钧称作五大名窑。
定窑是五大名瓷中唯一烧制白瓷的窑厂,瓷器色调呈暖白色,给人恬静安逸之感。
该钵为明宣德年间青花瓷。钵口绘制海水纹。钵腹为云龙纹,龙穿梭云海之间,身体矫健,气势十足。钵下部绘莲花纹。钵底落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
清代著名诗人龚轼在《陶歌》中赞叹青花瓷之美:“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青花瓷成型于元朝“瓷都”江西景德镇,清代学者沈怀清在《民窑行》中记录下景德镇的盛景:“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
人们将涂在陶瓷表面烧制而成的玻璃质薄层称作“釉”,色彩绘在上釉之前的称作“釉下彩”,涂在已经烧制好的釉面称为“釉上彩”。
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的一种,其原料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因此青花瓷也称为白地青花瓷。
此碗为明永乐至宣德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碗中龙造型独特呈团状,且形态不一,有龙首在上,龙尾在下称之为升龙,也有龙尾在上,龙首在下称之为降龙。
该盘为明弘治年间烧制。内壁口沿处画有两道青花弦纹。内低青花双圈绘云龙纹,先用黑线勾勒轮廓,再用绿彩填充。龙首较小,龙身纤细,周围衬绿云。
青花五彩是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再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五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
该罐为明嘉靖年间青花瓷。罐肩部绘缠枝莲纹,盖与罐腹部均绘行龙、盘“寿”字及祥云纹等,腹下部还绘有海水江崖纹。罐外口沿下横书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款。
该盘为明万历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盘内口沿处绘折枝花果纹,中间为黄云龙纹,外底锥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素三彩指陶瓷中以黄、绿、紫三色釉为主的低温彩釉品种,与唐三彩、宋三彩工艺相似,因不用红色,故称“素三彩”。
折枝纹是一种典型的瓷器纹饰,起源于唐代,是指截取花卉或花果的一枝或一部分。
该盘为清雍正年间白釉矶红彩装饰。盘中双圈内描绘龙腾戏珠图,龙口张开,五爪好似用力蹦腾,给人威严、庄重之感。四周衬以祥云、宝珠。盘外绘双龙戏珠图,盘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双行六字款。
矾红是以氧化铁为主要材料的着色剂,因成色稳定而被广泛应用五彩、斗彩瓷器之上。
清雍正时期的瓷器颜色柔和、淡雅,隽永而富有诗意,如同此碗,利用不同深浅的黄色绘云龙纹,即表现出龙的矫健又不失典雅杏彩官方网。
珐琅彩是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期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乾隆以后很少制作。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
该盘为清光绪年间烧制。盘内外围绘九龙赶珠纹,九龙行于云中。盘内龙呈正面团状,五爪张开,威风凛凛。盘底落青花“储秀宫制”四字篆书款,“储秀宫”为当时慈禧太后的寝宫。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属于釉上彩瓷。清代出现的粉彩瓷、颜色釉与唐代烧制出的玲珑瓷和元代出现的青花瓷并称作中国四大名瓷。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下“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龙遇水则生,有风调雨顺的美好寓意。
海水龙纹顾名思义指龙与海水组合而成的纹样,龙穿游腾跃于海水之间。数量上有单龙、双龙乃至九龙。
此瓶为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瓶肩处绘带状菱形锦纹,下方绘如意头形俯云肩纹,内部由麒麟穿莲花纹和凤穿莲花纹填充,腹部绘海水龙纹,龙口大张,龙爪张开,怒目圆睁,近足处绘如意头形仰云肩纹。
该壶为明永乐年间景德镇窑烧制。壶通体用青花作为装饰,壶口及颈部绘卷草纹和缠枝莲纹,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白龙回首,身体蜿蜒,四肢舒展,遨游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彰显其矫健迅猛之身姿。
该盘为明宣德年间烧制。盘口沿内画有双青圈纹饰,盘内在双青圈内绘五爪正团白龙戏水图,盘外壁同样绘画两条白龙,一条龙回首相望,另一条龙昂首向前追逐,似戏耍之态。盘底落“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楷书双行六字款。
此碗为明宣德年间景德镇窑烧制,外壁近口沿处绘回纹,腹部绘青龙腾跃矾红彩海水白浪图。制作方面先用青花画出九条青龙,再用矾红为着色剂画出浪花,是以釉上矾红彩衬釉下青花。青花矾红彩瓷器是把釉下青花同釉上矾红彩(铁红)相结合烧造的一种彩釉,由于釉色呈深色温度不同,所以需要高温、低温两次烧成,在蓝蓝的青花的衬托下,矾红彩愈显艳丽夺目,让整个瓷器色彩鲜明。
该碗为明成化年间景德镇窑烧制,外壁口沿处绘钱纹,腹部淡色绘海水,深色绘九龙,青花深浅相依,突出龙之矫健。
此碗为明弘治年间景德镇窑烧制,腹部用矾红画赤龙,青花画海水。是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两种不同的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来的新品种。
该罐为明嘉靖年间烧制。罐腹绘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图案轮廓用黑色勾勒,着黄彩。龙身弯曲,游于天地之间。罐底落“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书双行六字款。
该尊为清康熙年间烧制,棒槌尊特点为瓷尊肩丰满,尊腹长且直。尊颈部绘如意祥云纹、回纹、圈点纹,腹部绘青龙出海图。龙呈直立向上状,龙须龙鬃随风浮动,龙首凝视前方,威风凛凛。该尊特点是青花颜色层次分明,可见深浅。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唐·杜甫《梅雨》)此碗为清康熙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红地绘白龙海水纹,四周衬朵云纹。
冬青釉是青釉的一种,创始于明永乐年间,有宋元龙泉釉的效果,故又称“仿龙泉釉”。
该盘为清乾隆年间烧制,以青花绘制海水纹,以矾红绘制龙纹,青花颜色明丽,矾红色彩鲜艳。盘口沿处绘海水江崖纹,盘内双圈外为四条赤龙,龙鬃张扬,或回首相望,或目视前方,呈追逐状。盘心绘正面团龙,腾越在蓝白相间的海水上,龙爪有力怒张,龙中间还有一宝珠,龙骧虎步。
双龙戏珠是我国著名的吉祥喜庆装饰图案,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宋代诗人钱闻诗于《龙穴》写下:“丁君神灵斡天枢,一叱二龙遗戏珠。”该典故也常见于瓷器当中杏彩官方网。
该盘为明万历年间烧制。盘内画双龙戏珠纹,外壁绘缠枝莲纹。此盘的所有纹样均先用黑彩勾勒出轮廓,其内再填以紫色、绿色、蓝色等。盘底落“大明万历年制” 青花楷体双行六字款。
该缸为明万历年间烧制,缸口沿处绘如意头俯云纹与底部如意头仰云纹相呼应,腹部绘二龙戏珠图,四周衬云纹。
该碗为明万历年间烧制,碗内口沿处绘海水纹,碗外壁绘二龙戏珠图,下方为如意头仰云纹。
该盘为清康熙年间烧制,盘内口沿处一周为蝙蝠纹,盘中心绘二龙戏珠图,中间从右至做书写篆体“洪福齐天”。
该瓶为清乾隆景德镇窑烧制。瓶口沿处绘如意祥云纹,瓶上方小肚绘有蝙蝠纹,下方大肚绘双龙戏珠纹,宝珠被团寿纹代替,瓶通身绘缠枝纹。
蝙蝠的“蝠”与“福”同音,葫芦谐音“福禄”,因此该瓶有着健康长寿、富贵吉祥的美好期盼。
此瓶为清乾隆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瓶口沿处绘如意头云纹,腹部绘二龙,周围衬祥云纹,瓶近足处绘仰莲瓣纹。
该盘为清光绪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瓶口沿处绘如意头俯云纹,腹部绘双龙戏珠图,瓶底部绘仰莲瓣纹,内绘宝塔。
贯耳瓶流行于宋代,形状仿照汉代投壶式样,其特征为瓶颈部较长,腹部扁圆,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贯耳。
清代乾隆皇帝曾夸赞龙凤瓷:“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龙凤纹是经典的瓷器装饰纹样,描绘龙飞凤舞的画面。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寓意龙凤呈祥。
该罐为元朝磁州窑烧制,肩部绘缠枝菊纹,腹部为龙凤纹,周围衬云纹,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写实生动。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磁州窑起源于北宋时期,窑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是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
此瓶为明万历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瓶口沿处从右至左用楷体书写“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横款。瓶颈部蕉叶纹间为缠枝纹,腹部绘龙凤、近底绘变形如意头和莲瓣纹。
该觚(gū)为明万历年间景德镇窑烧制,颈部绘洞石牡丹,腹部分别绘制云龙纹和云凤纹,足部绘云纹、圈点纹。
该瓶为清中期烧制,整体纹样颜色鲜艳夺目,瓶腹绘龙凤纹,其中的龙翼尤为突出,作飞天状,周围衬祥云,瓶底部绘海水纹。
斗彩也称作逗彩,与五彩一样都是由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而形成的瓷画,不同的是斗彩运用青花勾勒纹样的轮廓,而青花五彩没有青花轮廓线。
该瓶为清乾隆年间烧制,瓶盖外壁为缠枝花纹,盖面绘菊瓣纹,瓶肩部绘勾莲纹和如意云头纹,腹部为龙凤穿花纹,瓶底部绘仰莲瓣纹,内绘折纸花纹。
该瓶为清乾隆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瓶口沿处绘圈点纹,颈部绘蕉叶纹,下方为如意头云纹,腹部为龙凤纹,近足处绘蕉叶纹。
该盒为清嘉庆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盒外壁绘缠枝双犄牡丹图,盖面绘龙凤穿缠枝牡丹图。
该瓶为清嘉庆年间景德镇窑烧制,肩部有一双外置对称夔(kuí)龙耳,瓶通体用粉彩装饰,颈部绘洋莲纹,肩部绘如意头纹,腹部为龙凤穿花纹,瓶底部绘变形莲瓣纹。
唐朝李贺在《天上谣》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呼龙耕烟种瑶草,招鹤下云眠古松。”龙与花的结合给人一种恬适安逸之美。
该罐为元朝景德镇窑烧制,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肩部绘卷草纹,上腹部绘云龙纹,下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绘仰莲瓣纹。
该碗为明正德年间景德镇窑烧制,外壁绘龙穿花纹,衬朵云纹,底部绘如意云头纹。
里口绘青花海水纹一周,碗心绘莲池游龙纹。外壁绘两条龙在莲池中穿行,随着龙的游动,莲花、水草亦呈翻舞状。莲池纹在元代陶瓷器物上已经出现,明初永乐、宣德时将莲池纹与龙纹相结合,弘治时承继,并成为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纹饰题材之一。
此盘为明嘉靖年间景德窑烧制,盘内外绘缠枝宝相花纹,腹部有四条龙穿行于缠枝莲纹中。
该瓶为明万历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瓶盖面绘莲瓣纹,盖璧绘双龙穿花纹,瓶肩部绘俯莲瓣纹,与足部仰莲瓣纹相呼应,腹部为龙穿花纹。
该盘为清康熙年间烧制。盘内壁画有六条青褐交替的五爪赶珠龙。盘内绘双龙戏珠,四周衬折枝牡丹、荷莲、菊花、梅花等纹样,盘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行楷直行六字款,是宫廷祭器佳具。
此瓶为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瓶口沿处绘缠枝花纹,瓶颈处为龙穿花纹,龙为三爪,下方依次是海水纹、回纹、俯如意头云纹,腹部绘五爪龙穿四季花卉纹,瓶底部为海水江崖纹。
元末明初词曲家高明创作的《腊梅花·孩儿出去在今日中》“外净上:孩儿出去在今日中。爹爹妈妈来相送。但愿鱼化龙。青云得路。桂枝高折步蟾宫。”鱼化龙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纹饰,鱼化为龙,寓意金榜题名、平步青云。
此杯为清朝烧制,采用堆贴的技法将龙、鱼和绘画贴于陶瓷杯上,整体造型生动立体,活灵活现。
德化窑以白瓷塑佛像闻名,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瓷质作乳白色,洁白晶莹。
该盘为清康熙年间烧制,盘内绘鱼化龙纹。一条鱼跃于水面之上,一条鱼游在水中。龙从水中腾起,张开大口,怒目圆睁,英姿凛然。“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描写的鱼龙闹海场景在此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吴山. 中国纹样全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M].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9.
[2]吴山. 中国纹样全集:宋、元、明、清卷[M].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9.
[3]田自秉,吴淑生,田青.中国纹样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Copyright© 2022-2024 浙江杏彩官方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 备案号:鲁ICP备19026718号